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一、名詞解釋:名詞解釋:1.1.有效防風距離:有效防風距離:在林帶防風距離內,能夠有效地起到防護作用的距離即為有效防護距離。它可分為相對和絕對有效防護距離。2.2.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是在水土流失地區(qū)營造的以減緩地表徑流和土壤沖刷,減少江河庫塘泥沙淤積,保持和恢復土地肥力,增加植被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農業(yè)穩(wěn)定高產,保障交通、水利、水保工程安全的一種防護林。3.3.林帶結構:林帶結構:指林帶內樹木枝葉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狀況,亦即林帶側
2、面透光孔隙的多少及分布狀況。4.4.坡式梯田:坡式梯田:在坡面上每隔一定距離,沿等高線開溝筑埂,將坡面分割成若干等高帶狀的坡段,用來截短坡長攔蓄部分徑流,減輕土壤侵蝕。除開溝筑埂部位改變了小地形,其余坡面仍保持原狀,故稱坡式梯田。5.5.林帶脅地:林帶脅地:在林帶使附近農作物生長發(fā)育不良而造成減產,這種現(xiàn)象即為林帶脅地。產生脅地的主要原因有:①林帶樹木根系向農田延伸,奪走了一部分水分和養(yǎng)分;②林帶樹冠遮蔭,影響了林帶附近農作物的光合作用
3、。6.6.自然侵蝕:自然侵蝕:在自然狀態(tài)沒有人類活動干預的情況下,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加速侵蝕:加速侵蝕:隨著人類的出現(xiàn),人類活動破壞了自然狀態(tài),加快和擴大了某些自然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地表土壤移動過程,直接或間接地加快了土壤侵蝕速度,使侵蝕作用大于土壤形成的速度,導致土壤肥力每況愈下,理化性質變劣,甚至使土壤遭到嚴重破壞。7.7.層狀侵蝕:層狀侵蝕:又稱“片狀侵蝕”,當降水在坡面上發(fā)生濺蝕,降雨強度超過滲透速率時,地面形成泥
4、沙渾濁的薄層水流,把土壤可溶性物質及比較細小的土粒以懸移方式帶走,使整個坡地土層均勻減薄。細溝狀侵蝕:細溝狀侵蝕:在較陡的坡耕地上,暴雨過后,坡面被小股徑流沖刷,形成許多細密的小溝,這些細溝基本上沿著流線的方向分布。8.8.重力侵蝕:重力侵蝕:以重力作用為主引起的土壤侵蝕。重力侵蝕的發(fā)生,是在其它外營力特別是水力侵蝕的共同作用下,以重力為其直接原因所引起的地表物質移動形式。以重力為主要動力的侵蝕形態(tài)主要有陷穴、瀉溜、崩塌和滑坡等。9.9
5、.土壤侵蝕廣度:土壤侵蝕廣度:指水土流失面積占總土地面積的百分數。10.10.年土壤侵蝕模數:年土壤侵蝕模數:指年土壤侵蝕總量與總土地面積之比,(其中年土壤侵蝕總量=年沖刷深度土壤侵蝕面積土壤天然容重)11.11.河道生態(tài)修復:河道生態(tài)修復:是對河道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以及影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的物理過程、化學過程、生物特征在充分的認識基礎上,采用符合這些規(guī)律的措施促進河道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到與未被人類干擾破壞前的近似狀態(tài)并且能夠自我維持
6、動態(tài)均衡的一種復雜過程。12.12.徑流系數:徑流系數:指年平均徑流深與年平均降水量之比。13.13.透風系數:透風系數:又稱透風度、通風系數等,是當風向垂直林帶時,林帶被風林緣在林帶高度以下的平均風速與空曠地區(qū)相同高度范圍內的平均風速之比。它不僅是衡量林帶結構優(yōu)劣的重要參數,也是確定林帶結構的依據之一。14.14.土壤侵蝕:土壤侵蝕:是指地球陸地表面的土壤及其母質受水力、風力、凍融、重力等外營力的作用,發(fā)生的各種破壞、分離、搬運和沉積
7、的現(xiàn)象。其本質是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質變劣,土地利用率降低,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15.15.侵蝕基準點:侵蝕基準點:侵蝕溝下切的最低水平面或點,此時不能再下切了。侵蝕基準面:侵蝕基準面:穿過侵蝕基準點的水平面。16.16.溯源侵蝕:溯源侵蝕:侵蝕溝形成以后,其進一步發(fā)展將以向長發(fā)展為主,以其與匯流方向相反,稱之為溯源侵蝕作用。二、二、簡答題:簡答題:1.1.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特點。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特點。⑴可蝕性土壤為劇烈侵蝕提供了潛在可能性
8、:土壤質地勻細,組織疏松,柱狀節(jié)理發(fā)育,具有大空隙構造,濕陷性和滲透性都較大,有機質含量低,具有迅速分解懸浮的能力,抗雨滴擊濺和徑流沖刷能力極弱;⑵集中降雨為土壤劇烈侵蝕提供了營力;⑶植被的破壞使土壤失去了緩沖降水的屏障:黃土高原也曾分布著茂密的植被,由于歷史上亂砍濫伐,現(xiàn)除極少部分山地森林外,其余均變?yōu)檗r耕地。有些地方雖沒全部耕種,但有輪荒舊習,天然植被被撩荒地所代替,是黃土高原侵蝕泥沙的主要源地;⑷起伏的地貌加劇了水土流失;⑸高輸移
9、比和高含沙水流增加了黃河的輸沙壓力:由于土壤質地均勻、細致,在水中易分散,表現(xiàn)出極大的輸移比:輸移比=河流輸沙量侵蝕產沙總量。黃河中游土壤的輸移比接近于1,基本上所有的侵蝕泥沙會被水流沖走。經驗與措施:經驗與措施:1以梯田、壩地和水地為主要內容的基本農田2以小流域為單元,全面規(guī)劃,綜合治理3因地制宜,區(qū)⑤溝壑密度:指溝壑總長度與總土地面積之比,即:溝壑密度(kmkm2)=溝壑總長度總土地面積⑥輸移比:指流域輸沙量與流域內侵蝕量之比,即:
10、指流域輸沙量與流域內侵蝕量之比,即:輸移比(%)=流域輸沙量流域的土壤侵蝕量100%⑦輸沙率:指單位時間內通過河流某一過水斷面的泥沙重量,即:懸移質輸沙率(kgs)=流量(m3s)含沙量(kgm3)⑧侵蝕速率:指有效土層厚度(mm)與侵蝕深度(mma)的比值,是反映土壤侵蝕潛在危險程度的指標,即:侵蝕速率(a)=有效土層厚度侵蝕深度7.7.寫出并解釋土壤通用流通方程式(寫出并解釋土壤通用流通方程式(USLEUSLE)。A=RKLSCP,
11、式中:A—單位面積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thm2);R—降雨侵蝕力指數,以100Jcmm2h計;K土壤可蝕性因子,對于一定土壤,等于標準小區(qū)上單位降雨侵蝕力所產生的土壤流失量;L—坡長因子,當其它條件相同時,實際坡長與標準小區(qū)坡長上土壤流失量的比值;S坡度因子,當其它條件相同時,實際坡度與標準小區(qū)坡度上土壤流失量的比值;C作物經營因子,為土壤流失量與標準處理地塊上土壤流失量的比值;P水土保持措施因子,有水土保持措施地塊上的土壤流失與沒有水
12、土保持措施小區(qū)上土壤流失量的比值。通用土壤流失量方程是以大量實驗數據為基礎的經驗性方程。因此只有根據本地區(qū)具體條件和情況,通過長期觀察的資料,推導出方程式中各因子值和其變動范圍,以及他們之間的相關關系,才能應用到本地的實踐中去。熟悉查熟悉查K值圖,熟悉值圖,熟悉C值耕作期的概念,可以用值耕作期的概念,可以用C值耕作期來回答農作物水土流失關鍵季節(jié)問題值耕作期來回答農作物水土流失關鍵季節(jié)問題8.8.農田防護林規(guī)劃設計的原則有哪些?農田防護林
13、規(guī)劃設計的原則有哪些?1因地制宜,因害設防:要根據當地的自然地理特征、災害性質和防護對象,抓住主要農業(yè)自然災害和當前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的關鍵問題進行規(guī)劃設計;2全面規(guī)劃,綜合治理:要田、水、林、路、電統(tǒng)一規(guī)劃,合理布局和配置,力求少占耕地,旱、澇、風、沙、鹽堿綜合治理,農、林、牧全面考慮,作出切實可行的科學規(guī)劃,建成一個農、林、牧各業(yè)相互結合,較為完善的人工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3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如何處理好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矛盾是關系到規(guī)劃
14、能否實施和實施后能否管護好的關鍵,只顧當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會影響防護林效益的發(fā)揮,起不到應有的防護作用,只注重長遠利益而忽視當前利益會挫傷群眾營造防護林的積極性4建立綜合性防護林體系: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綜合性防護林體系比單一的農田防護林有更大的生態(tài)效能和經濟效益,規(guī)劃設計時,應以農田林網為主體,結合“四旁”綠化,把各林種結合起來,建立起綜合防護林體系。9.9.水力侵蝕的主要形式有哪些?水力侵蝕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同:面蝕和溝蝕的概念,
15、各包括哪些過程。(同:面蝕和溝蝕的概念,各包括哪些過程。)(一)面蝕:指由于雨滴的擊濺和分散的地表徑流沖走坡面表層土粒的一種侵蝕現(xiàn)象,是土壤侵蝕中最普遍、最常見的一種形式。根據面蝕方式及其表現(xiàn)形態(tài),可分為擊濺侵蝕、層狀侵蝕、鱗狀侵蝕及細溝侵蝕等。?擊濺侵蝕:指裸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擊濺而引起的土壤侵蝕現(xiàn)象,是一次降雨最先發(fā)生的土壤侵蝕。?層狀侵蝕:當降水在坡面上發(fā)生濺蝕,降雨強度超過滲透速率時,地面形成泥沙渾濁的薄層水流,把土壤可溶性物質
16、及比較細小的土粒以懸移方式帶走,使整個坡地土層均勻減薄。?鱗片狀侵蝕:在非農地的坡面上,由于過樵或過牧,自然植被遭到破壞,覆蓋度降低,有植被和沒有植被處受濺蝕及徑流沖刷情況不同,形成了魚鱗狀面蝕,即鱗片狀侵蝕。?細溝侵蝕:在較陡的坡耕地上,暴雨過后,坡面被小股徑流沖刷,形成許多細密的小溝,基本上沿著流線的方向分布。(二)溝蝕:指匯集在一起的地表徑流沖刷破壞土壤及其母質,形成切入地下溝壑的土壤侵蝕形式。根據溝蝕程度及表現(xiàn)的形態(tài),溝蝕分為淺
17、溝侵蝕、切溝侵蝕和沖溝侵蝕等類型。?淺溝侵蝕:在細溝侵蝕的基礎上,地表徑流進一步集中,由小股徑流匯集成較大的徑流,既沖刷表土又下切底土,形成橫斷面為寬淺槽形的淺溝,這種侵蝕形式稱為淺溝侵蝕。?切溝侵蝕:淺溝侵蝕繼續(xù)發(fā)展,徑流沖刷和下切力量增大,有明顯的溝頭,初期階段溝深至少超過1米,逐漸發(fā)展到1020米深。?沖溝侵蝕:切溝侵蝕進一步發(fā)展,水流更加集中,下切深度越來越大,溝壁向兩側擴展,橫斷面呈“U”型并逐漸定型化。溝底縱斷面與原坡面有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