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方形多間連房初探.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重慶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方形多間連房初探碩士研究生:劉金萍指導教師:劉俊男教授學科專業(yè):文物與博物館所在學院:歷史與社會學院重慶師范大學2017年4月重慶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中文摘要I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方形多間連房初探摘要從古至今,房屋都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房屋的布局方式影響著人們的居住環(huán)境和生活質量。通過考古發(fā)掘的地下材料并結合文獻,我們認為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連房發(fā)展脈絡清晰完整,對后世產生了深遠

2、影響,連房隨著其他文化符號一起向外傳播,影響到了北方仰韶文化地區(qū)和黃河以南的龍山文化區(qū),體現了長江文化對黃河文化的巨大影響。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多間的連房發(fā)展在順序上大概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距今約10000~6300年以前連房初現,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出土了迄今為止最早的連房基址,上山遺址出土了最早的干欄式方形連房,高廟遺址出土了最早的地面式方形連房。第二階段,距今約6300~5500年,連房得到初步發(fā)展。具體表現在:連房數量逐步增多,建造技

3、術得到提高。代表性遺址有大溪文化時期的城頭山遺址、陰湘城遺址、江蘇溧陽神墩遺址等城頭山遺址發(fā)現了最早的燒磚,這是一大進步。第三階段,距今約5500~5000年,連房在長江流域廣泛發(fā)展,北方仰韶文化地區(qū)亦發(fā)現了多處連房。長江中下游代表性遺址有青龍泉、雕龍碑、應城門板灣等,仰韶文化區(qū)代表遺址有八里崗、大河村、大地灣等。這一時期房屋建造技術的特點有:地面式起建、較多的采用紅燒土砌筑墻體、形狀初步規(guī)則的燒磚逐步流行、奠基常伴隨著祭祀儀式、巧妙利

4、用紅燒土防潮、建筑打樁等。第四階段,石家河文化時期,連房進一步發(fā)展。這一時期的連房,規(guī)模大、分間數量多、營建技術高超。特點有:建筑打樁技術繼續(xù)發(fā)展、房屋建造技術注重實用性、建筑材料方面發(fā)展快。連房影響到黃河以南的龍山文化區(qū),古城寨、平糧臺、藤花落等遺址均發(fā)現了連房。長江下游的連房經歷了從干欄式到地面式的發(fā)展歷程,高廟文化時期連房隨著八角星等文化符號一起外傳,下游的地面式多間建筑可能是長江中游影響的結果。長江上游早期未發(fā)現連房基址,到寶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