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華中農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農藝措施對雜交中稻群體結構影響及調控研究姓名:潘圣剛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作物栽培與耕作學指導教師:曹湊貴20070601農藝措箍對雜交中稻群體結構影響及調控研究農藝措施對雜交中稻群體結構影響及調控研究摘要以雜交中稻紅蓮優(yōu)6號和兩優(yōu)培九為材料,分別設計了單因素試驗(氮肥試驗和栽插密度及方式試驗)和多因素試驗(氮肥、鉀肥,秧苗素質、、栽插密度四因素五水平的多因素試驗)來研究不同農藝措旌對雜交中稻群體結構、產量和品
2、質的影響。結果表明:①氮肥試驗結果表明:中等氮肥施用量(180kg/hm2、270kg/hm2)可以取得較適的葉面積指數(shù);在氮肥使用量低于270kg/hm2的前提下,單葉凈光合速率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齊穗期,中等施肥水平(180kg/hm2)可以獲得較高的群體光合速率和較好的群體內部光環(huán)境;水稻地上部氮素積累量總體上表現(xiàn)為隨著生育期的推移而逐步增加。不同生育時期各處理植株的吸氮量均隨著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的趨勢,但增幅逐漸減少。
3、葉片的氮素積累量多于莖鞘氮素積累。實際產量隨著氮肥水平增加先增加而后降低。中等氮肥水平肥處理(180kg/hm2)實際產量最高,產量為8046Okg/hm2,而不施肥處理(Okg/hm2)實際產量最低,值為62924kg/hm2。在中等施肥((180k加m2)水平下,稻米整精米率含量高,值為616%;外觀品質較好,堊白度百分含量為90;營養(yǎng)品質較高,蛋白質含量為87%。②栽插密度及方式試驗結果表明:適宜密度(27105穴/hm2)并O栽
4、插方式(寬行窄株)有利于雜交水稻組合紅蓮優(yōu)6號產量和稻米品質的提高。密度和栽插方式主要影響群體葉面積指數(shù),植株個體光合速率和群體內部光環(huán)境。對品質的影響,主要是降低稻米的堊白粒率和堊白度。③4個因素5個水平的正交旋轉回歸組合設計試驗結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的土壤種植該組合時,生產上采用插播密度為270285105歲iOun2,施純氮180kg/hm2左右,氧化鉀165l【g/l塒2左右,移栽時秧苗帶34個分蘗數(shù)有利于獲得高產。關鍵詞: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雜交中稻高產群體結構研究.pdf
- 春玉米超高產群體冠層鉛直結構特征及農藝措施調控.pdf
- 農藝措施對烤煙葉片結構的影響研究.pdf
- 燕麥耐鹽生理特性及農藝措施調控研究.pdf
- 農藝措施對甘草生長發(fā)育的調控.pdf
- 烤煙鉀含量的變異分析及農藝措施調控研究.pdf
- 不同農藝措施對套作甘薯光合生理及產量的影響.pdf
- 甜高粱雜交群體的遺傳模式分析及重要農藝性狀的QTL初步定位.pdf
- 養(yǎng)殖皺紋盤鮑雜交種對土著群體遺傳結構的影響及種間漸滲雜交的遺傳分析.pdf
- 農藝措施對蕎麥產量和品質形成的影響.pdf
- 逆境對雜交水稻組合主要農藝性狀和高溫對品質性狀的影響研究.pdf
- 肥水管理對長秧齡雜交秈稻群體結構和產量形成的影響.pdf
- 蔬菜硝酸鹽積累機理及其農藝調控措施研究.pdf
- 農藝措施對菜田土壤碳匯形成的影響.pdf
- 玉米高產群體葉片的生長冗余及調控措施研究.pdf
- 氮肥運籌對秈粳亞種間雜交中稻甬優(yōu)4949產量形成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響研究.pdf
- 不同品種及農藝措施對水稻砷吸收、化學形態(tài)及毒性的影響.pdf
- 秧齡及基本苗數(shù)對秈粳雜交中稻產量形成及其規(guī)律的研究.pdf
- 雜交中稻品種簡比試驗初報
- 雜交中秈稻高產群體質量及配套技術措施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