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雙棒同步矯形技術選擇性融合矯治Lenke1或2型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評價后路雙棒同步矯形技術選擇性胸椎融合治療Lenke1型或2型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臨床療效。
  方法:回顧分析41例運用雙棒同步矯形技術矯治的Lenke1或2型AIS患者病例資料,平均年齡14.65歲(10~18);男15例,女26例;ⅠA型20例,ⅠB型9例,ⅠC型3例,ⅡA型5例,ⅡB型3例,ⅡC型1例。所有患者均行后路選擇性胸椎融合(Sele

2、ctive thoracic fusion,STF)手術,術后隨訪時長平均28.2個月(24~41個月)。手術前后及隨訪均攝脊柱全長X線光片,對冠狀位Cobb角大小、矢狀位Cobb角大小、冠狀面平衡狀況、矢狀面平衡狀況、雙肩平衡狀況、下端融合椎傾斜角大小及下端融合椎下位椎間盤角大小進行測量和統(tǒng)計學分析,觀察側凸矯正及脊柱平衡情況。
  結果:術前主胸彎Cobb角平均為45.064°±11.615°,術后矯正至8.664°±4.47

3、4°,平均矯正率為(81.092±6.506)%,末次隨訪時為9.541°±4.373°,矯形丟失0.878°±2.811°。腰彎術前27.605°±8.403°,柔韌性(85.420±21.392)%,術后矯正至7.135°±4.691°,自動矯正率(74.215±12.204)%,末次隨訪5.640°±6.987°,矯形進一步改善了1.495°±4.926°。術前胸椎后凸 Cobb角平均13.497°±12.765°,術后矯正至19

4、.732°±4.514°,末次隨訪時為20.887°±4.721°。術前下端融合椎下位椎間盤角平均為4.779°±3.485°,術后為1.435°±2.283°,較術前有顯著性差異(P<0.05),末次隨訪進一步改善為-0.484°±4.213°。術后上胸彎Cobb角、雙側肩關節(jié)影像學高度差、鎖骨角、下端融合椎傾斜角及矢狀面平衡情況均較術前明顯改善(P<0.05),且在隨訪過程中無明顯變化。融合遠端交界性后凸角度、腰椎前凸角度及冠狀面平

5、衡術前、術后及隨訪時均無顯著性變化(P>0.05)。隨訪時2例出現(xiàn)脊柱失代償,l例發(fā)生“附加現(xiàn)象”,另外1例發(fā)生脊柱矢狀面失平衡,但該例術前已存在嚴重失衡,2例失代償患者隨訪時均無進一步進展予以繼續(xù)觀察。所有病例術后及隨訪過程中未見脊髓神經(jīng)損傷、假關節(jié)形成及切口感染等并發(fā)癥。
  結論:采用后路雙棒同步矯形技術行選擇性胸椎融合是矯治Lenke1型或2型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的有效、安全的手術策略之一,不僅可以在保留更多腰椎活動功能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