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復習題答案大匯總改后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復習思考題復習思考題問答題問答題1.1.簡述股三角的圍成及其內結構的毗鄰關系。簡述股三角的圍成及其內結構的毗鄰關系。圍成:上界為腹股溝韌帶,外下界為縫匠肌內側緣,內下界為長收肌內側緣,前壁為闊筋膜,后壁自外向內為髂腰肌、恥骨肌和長收肌及其筋膜。股三角內的結構的毗鄰關系:自外向內依次為:股神經、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動脈、股靜脈、股管及股深淋巴結和脂肪等。股動脈居中,于腹股溝韌帶中點深面,髂外動脈延續(xù)而成。外側為股神經,內側為股靜脈。此種關系

2、可便于股動脈壓迫止血,并有利于股動靜脈穿刺及股神經麻醉時的定位。2.2.股管的位置、組成、內容及意義如何?股管的位置、組成、內容及意義如何?位置與組成:位置與組成:是股鞘內側份漏斗狀的筋膜間隙,前壁為腹股溝韌帶、腹橫筋膜、闊筋膜、隱靜脈裂孔鐮狀緣的上端和篩筋膜;后壁為髂腰筋膜、恥骨梳韌帶、恥骨肌及其筋膜;內側壁為腔隙韌帶及股鞘內側壁;外側壁為股靜脈內側的纖維隔。下端為盲端,稱股管下角,對隱靜脈裂孔。上口為股環(huán)股環(huán),卵圓形,其內側界為腔隙

3、韌帶,后界為恥骨疏韌帶,前界為腹股溝韌帶,外側界為股靜脈內側的纖維隔。覆有股環(huán)隔股環(huán)隔。股環(huán)是股管上通腹腔的通道。內容:內容:12個腹股溝神淋巴結和脂肪組織。臨床意義:臨床意義:腹內壓增高時,腹腔臟器(主要為腸管)可被推向股凹,繼經股環(huán)至股管,最后由隱靜脈裂孔處突出,形成股疝。因股環(huán)前、后和內側三面均為韌帶結構,不易延伸,所以股疝易發(fā)生絞窄。2.2.詳述大、小隱靜脈的起始、行經及注入部位。大隱靜脈的屬支有哪些?詳述大、小隱靜脈的起始、行

4、經及注入部位。大隱靜脈的屬支有哪些?大隱靜脈大隱靜脈小隱靜脈小隱靜脈起始起始足背靜脈弓內側端足背靜脈弓外側端行程行程經內踝前方,沿小腿內側緣伴隱神經上行,經股骨內側髁后方約2cm處進入大腿內側部,與股內側皮神經伴行,逐漸向前上,在恥骨結節(jié)外下方穿隱靜脈裂孔,匯入股靜脈,其匯入點稱隱股點。伴腓腸神經繞外踝后方于小腿后區(qū)正中線上行,至腘窩下角處,穿深筋膜,再經腓腸肌兩頭之間上行,注入腘靜脈。注入部位注入部位于隱靜脈裂孔注入股靜脈于腘窩處注入

5、腘靜脈屬支屬支5條:旋髂淺靜脈、腹壁淺靜脈、陰部外靜脈、股內側淺靜脈、股外側淺靜脈無交通支交通支借穿靜脈與深靜脈交通瓣膜瓣膜9~10對靜脈瓣7~8個靜脈瓣臨床意義臨床意義①大隱靜脈曲張:大隱靜脈曲張高位結扎時,須分別結扎、切斷各屬支,以防復發(fā)。②大隱靜脈切開:輸液和注射的常用部位:內踝前方約1cm處,因其部位表淺而恒定。靜脈瓣發(fā)育不良或深靜脈回流受阻,可導致小隱靜脈和大隱靜脈淤血和曲張。311.11.顱頂軟組織分為哪幾層?各有何特點?顱

6、頂軟組織分為哪幾層?各有何特點?分為五層。淺部三層緊密連接難以分開,合稱為臨床上的“頭皮”。(1)皮膚:厚而致密毛囊、汗腺、皮脂腺、血管豐富。(2)淺筋膜:致密結締組織脂肪組織,有結締組織小梁(3)帽狀腱膜及枕額?。?)腱膜下疏松結締組織:疏松,移動性大顱頂部的“危險區(qū)”(5)顱骨外膜:致密結締組織,與顱骨易剝離12.12.經顳區(qū)入顱手術時,該區(qū)的境界與層次如何經顳區(qū)入顱手術時,該區(qū)的境界與層次如何境界:位于顱頂兩側。上:上顳線;下:顴

7、弓上緣;前:額顴骨結合部;后:上顳線后下段。層次:由淺入深有5層。(1)皮膚:移動性大,易縫合,愈合后切口瘢痕不明顯;(2)淺筋膜:上方與帽狀腱膜相續(xù),下方與顳筋膜淺層相合;可經耳輪腳前方進行局部阻滯麻醉,此處有三叉神經第三支下頜神經的分支耳顳神經;(3)顳筋膜:致密,分為淺、深兩層,間有顳中血管;(4)顳肌:深部有顳深血管和神經。顳肌和顳筋膜有保護腦膜和腦組織的作用故開顱減壓術常從顳區(qū)入路;(5)骨膜:薄,貼顳骨表面。與顳肌間有顳筋膜

8、下疏松結締組織,經顴弓深面和顳下間隙和面部相連。顳筋膜下疏松結締組織和面部的出血或炎癥可互相蔓延。13.13.面部皮膚、表情肌和咀嚼肌分別由什么神經管理?其神經來源及分支分布如何?面部皮膚、表情肌和咀嚼肌分別由什么神經管理?其神經來源及分支分布如何?面部的感覺神經為三叉神經,面肌的運動神經是面神經的分支。(1)三叉神經:為混合神經,發(fā)出眼神經、上頜神經和下頜神經三大分支。三叉神經3個主支在面部分布以眼裂和口裂為界,眼裂以上皮膚為眼神經分

9、支分布,口裂以下為下頜神經分支分布,二者之間為上頜神經分支分布??羯仙窠洠簽檠凵窠浀姆种?,由眶上切跡或孔穿出至皮下,分布于額部皮膚;眶下神經:為上頜神經的分支,穿出眶下孔,分布于下眼瞼、鼻背外側及上唇皮膚;頦神經:為下頜神經的分支,出頦孔分布于下唇及頦區(qū)的皮膚。(2)面神經:由莖乳孔出顱,向前穿入腮腺,先分為上下兩干,再各分數支交織成叢,最后呈扇形分為5組分支,支配面肌。1)顳支:有1~2支,出腮腺前緣,分布至枕額肌額腹、眼輪匝肌上份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