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計算機組裝技巧與經驗計算機的誕生醞釀了很長一段時間。1946年2月,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加州問世,ENIAC用了18000個電子管和86000個其它電子元件,有兩個教室那么大,運算速度卻只有每秒300次各種運算或5000次加法,耗資100萬美元以上。盡管ENIAC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它畢竟是計算機的始祖,揭開了計算機時代的序幕。計算機的發(fā)展到目前為止共經歷了四個時代:從1946年到1959年這段時期我們稱之為“電子管計算機時代
2、”。第一代計算機的內部元件使用的是電子管。由于一部計算機需要幾千個電子管,每個電子管都會散發(fā)大量的熱量,因此,如何散熱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電子管的壽命最長只有3000小時,計算機運行時常常發(fā)生由于電子管被燒壞而使計算機死機的現象。從1960年到1964年,由于在計算機中采用了比電子管更先進的晶體管,所以我們將這段時期稱為“晶體管計算機時代”。晶體管比電子管小得多,不需要暖機時間,消耗能量較少,處理更迅速、更可靠。第二代計算機的程序語言
3、從機器語言發(fā)展到匯編語言。接著,高級語言FTRAN語言和cOBOL語言相繼開發(fā)出來并被廣泛使用。這時,開始使用磁盤和磁帶作為輔助存儲器。第二代計算機的體積和價格都下降了,使用的人也多起來了,計算機工業(yè)迅速發(fā)展。從1965年到1970年,集成電路被應用到計算機中來,因此這段時期被稱為“中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集成電路(IntegratedCircuit,簡稱r)是做在晶片上的一個完整的電子電路,這個晶片比手指甲還小,卻包含了幾千個晶
4、體管元件。第三代計算機的特點是體積更小、價格更低、可靠性更高、計算速度更快。從1971年到現在,被稱之為“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第四代計算機使用的元件依然是集成電路,不過,這種集成電路已經大大改善,它包含著幾十萬到上百萬個晶體管,人們稱之為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LargeScalelntegratedCircuit,簡稱LSI)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VeryLargeScalelntegratedCircuit,簡稱VLSI)。1975年
5、,美國1BM公司推出了個人計算機PC(PersonaIComputer),從此,人們對計算機不再陌生,計算機開始深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如今人們在選購電腦的時候,也有原來的傾向品牌機,慢慢地熱衷于自己裝配一臺更為適合自己的電腦,而電腦配件的選購則是重中之重:一、CPUCPU是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處理器)的縮寫,CPU一般由邏輯運算單元、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組成。在邏輯運算和控制單元中包括一些寄存器,這些寄存
6、器用于CPU在處理數據過程中數據的暫時保存。大家需要重點了解的CPU主要指標參數有:1.主頻簡單地說也就是CPU的工作頻率,例如我們常說的P4(奔四)1.8GHz,這個1.8GHz(1800MHz)就是CPU的主頻。一般說來,一個時鐘周期完成的指令數是固定的,所以主頻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主頻=外頻X倍頻。2.外頻即CPU的外部時鐘頻率,主板及CPU標準外頻主要有66MHz、100MHz、133MHz幾種。此外主板可調的外頻越多、
7、越高越好,特別是對于超頻者比較有用。3.倍頻則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4.接口指CPU和主板連接的接口。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卡式接口,稱為SLOT,卡式接口的CPU像我們經常用的各種擴展卡,例如顯卡、聲卡等。另一類是主流的針腳式接口,稱為Socket,Socket接口的CPU有數百個針腳,因為針腳數目不同而稱為Socket370、Socket478、Socket462、Socket423等。5.緩存是指可以進行高速數據交換的存儲器
8、,它先于內存與CPU交換數據,因此速度極快,所以又被稱為高速緩存。與處理器相關的緩存一般分為兩種——L1緩存,也稱內部緩存;和L2緩存,也稱外部緩存。6.多媒體指令集為了提高計算機在多媒體、3D圖形方面的應用能力,許多處理器指1.硬盤的容量2.硬盤的轉速是指硬盤內主軸的轉動速度。如今市場上的IDE硬盤主要分為5400RPM(轉),7200RPM(轉)兩種轉速。在容量價格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可首選轉速快的7200轉的硬盤產品。3.硬盤的傳輸
9、率硬盤的傳輸率也是硬盤重要參數之一。它主要指硬盤的外部和內部數據的傳輸率4.硬盤的緩存硬盤的緩存的大小也是硬盤的重要指標之一。硬盤的緩存是指在硬盤內部的高速存儲器。緩存的容量越大越好,它直接關系到硬盤的讀取速度。5.硬盤的磁頭硬盤上采用的磁頭類型,主要有MR和GMR兩種。GMR巨磁阻磁頭已開始取代MR磁頭成為硬盤磁頭的主流。6.硬盤的尋道時間硬盤的尋道時間也是了解硬盤的重要參數之一。它主要指硬盤的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seekti
10、me),道間尋道時間(singletrackseek),最大尋道時間(maxfullseek),以及平均等待時間(averagelatency)等等。它們的單位皆為ms(毫秒)。四、顯示器1.CRT顯示篇可視面積可視面積是指你的顯示器可以顯示圖形的最大范圍。點距柵距(DotPitchBarpitch)點距是顯像管最重要的技術參數之一,它的單位為mm(毫米),它是指顯像管兩個最接近的同色熒光點之間的直線距離。點距越小越好,點距越小,顯示器
11、顯示圖形越清晰。分辨率(Resolution)分辨率定義了顯示器畫面的解析度,只要顯示器的帶寬大于某分辨率下的可接受帶寬,它就能達到這一分辨率。刷新率就是指顯示器屏幕刷新的速度。視頻帶寬(Bwidth)帶寬就是指特定電子裝置能處理的頻率范圍,它決定著一臺顯示器可以處理的信息范圍。而視頻帶寬(BWidth)是指每秒鐘電子槍掃描過的像素總數,其單位是兆赫(MHz),理論上視頻帶寬是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垂直刷新率的乘積。帶寬越寬能處理的頻
12、率越高,圖像質量自然也更好。.LCD液晶顯示器篇了解液晶顯示器主要應從以下幾點入手:亮度對比度液晶顯示器亮度以平方米燭光(cdm2)或者nits(流明)為單位。亮度值高固然表明其產品性能較高。對比度是直接體現該液晶顯示器能否體現豐富的色階的參數,對比度越高,還原的畫面層次感就越好。可視角度可視角度是指可清晰看見LCD屏幕圖像的最大角度,可視角是越大越好。響應時間訊號響應時間是指像素由亮轉暗再由暗轉亮所需的時間。響應時間反應了液晶顯示器各
13、像素點對輸入信號反應的速度,此值越小越好。尺寸顯示器的尺寸是顯像管對角線的長度,其單位是英寸(1英寸=2.539厘米),而LCD的尺寸和CRT顯示器的不同,其尺寸一般為真實顯示尺寸。分辨率LCD顯示器具有固定的分辨率,只有在指定使用的分辨率下其畫質才最佳,在其它的分辨率下可以以擴展或壓縮的方式,將畫面顯示出來。五、識內存1.工作頻率內存的工作頻率即該內存的標準規(guī)范。2.CAS值大家知道,內存有個CAS(ColumnAddressStr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